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点与运行机制
发表时间:2022-07-26
 

“产业学院是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依托自身的产业资源和教育优势,由‘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办学,以企业的生产过程、技术工艺、管理运营服务为教学和科研对象,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产业服务的应用型专业学院。”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产业学院的重要构成,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势所趋。

在明确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点和运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良性运行机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建设的关键点

1

以校企共建为基础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作为面向特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立性教育载体,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一方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由校企共同投资办学,参照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建设模式而产生的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通常是指公办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建立起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由行业企业提供资金、生产场地、服务设施、物料、技术体系、经营体系、能工巧匠以及其他产业资源等参与举办高职教育,同时,由公办高职院校提供办学空间、部分实训设施、实验室、非财政资金、师资、校名校誉、知识产权等资源,与企业联合办学。校企双方主体共同拥有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产权,依据各自的出资额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市场价值,以平等协商、签订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所占的股份比例。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由校企共建共享教育资源。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这一目标,企业需要按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造自身所拥有的产业资源,以便为人才培养服务,高职院校同样需要改革自身的教学体系,使之与校企“双元”育人的新模式匹配。“校企双方整合自身资源,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的过程,就是校企共建教育资源的过程。”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信息互通、人才共享、文化融通,也有利于促进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无缝对接。

2

以人才培养为目的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与常规的高职院校相比,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方面,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大量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探索出了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等众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精准培养人才最为典型的办学模式,堪称订单式培养的升级版。

行业企业通过直接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凭借自身所掌握的产业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相当于把企业对于新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前培训直接送进课堂,高职院校学生一入学就几近成为行业企业的准员工,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学习了企业的组织文化,接受了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的培训,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极大地增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在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同时,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也显著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满足产业、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面向产业发展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职教育展现自身本质属性和承担时代使命的外在表现。

3

以互利共赢为追求

学校和企业分别作为教育主体、产业主体的代表,双方主体能够建立起长期稳定、深度融合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根本在于合作办学能够为双方都带来相应的效益,这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以实现的内在逻辑。同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因为与常规性的校企合作相比,校企双方通过一体化办学,能够为自身带来更显著的利益,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追求。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有利于校企间的互利共赢。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有利于分摊办学成本,获得企业的实训资源,依托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等。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可以有效降低技术技能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成本,获得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和科研资源,帮助自身提升产业研发能力、技术升级能力等。在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过程中,真正地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互补的优势和合作办学的协同效应。

以互利共赢为追求,是内植于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的根本特性,更是其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在实现校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还能够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除了学校和企业之外,政府、行业组织、学校师生等都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而以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的实现,是建立在校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共同举办和建设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地方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民生政策的落实需求,行业组织的组织建设需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需求,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等。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运行机制

1

校企利益平衡机制

利益平衡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泉,也是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所谓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基于合作双方义务履行与权益获取之间的对等关系,来确定双方利益分配的规则和比例,并将此分配规则和比例制度化。

在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运行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既有共同点,也有矛盾点,校企利益平衡机制的构建,重点是把握好“放大共同点,减少矛盾点”的原则。

在具体措施上,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一是要坚决实施规范化管理,在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创建之前,校企双方就应充分考虑合作办学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收益,依据双方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来确立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的方案,形成联合办学的合同条款,作为后续进行利益分配的依据;二是要根据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阶段性的利益分配动态化调整,弥补合同条款规定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满足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

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职业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企业投入的资金资源成本较高,而在产业学院运行初期,企业能获得的经济价值则相对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构建起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对于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企业以及产教融合型企业,要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各级地方政府应贯彻落实好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强化监督和管理,保障对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能有效落地。同时,高职院校和社会应当给予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企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如高职院校要着力强化自身的科研实力和专业服务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和更直接的价值;社会各界也应加快形成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共识和文化氛围。

2

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要联合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首先,构建校企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开放式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方式改革,创建教学资源校企联合建设与管理工作机制,由在校专家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成立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一体规划产业学院的专业布局、课程设置、教材编订、培训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校企双方还可以依托信息化建设,搭建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和线上学习平台,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讲义、试题库、课件、教学培训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依靠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跨时空共建共享。

其次,构建校企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在校企共同投资的基础上,要实现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最佳的途径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前期,学校和企业就应综合考虑,注重实训基地生产环境的真实性、实践教学项目的真实性和产品生产的真实性,集实训功能和生产功能于一体,使实训基地的应用和运行能够产生实在的经济价值。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上,要遵循市场机制,满足市场化运营模式的要求,形成稳定的生产计划和合理的用工需求,建立规范的人员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机制,促使实训基地生产运营适应市场化竞争。

最后,构建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方基于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构建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核心在于共建科研队伍和科研项目联合开发工作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抽调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建科研工作联合领导小组,明确产业学院重大科研攻关的课题和方向,并协调组织科研工作队伍;另一方面,科研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应建立校企科研项目联合开发工作机制,由企业提出科研需求并提供部分科研资源、技术资源,由高职院校进行理论研究、技术论证,交由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实操检验,形成科研项目从开发、立项到实施、验证的完整闭环。

3

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现代学徒制推进较为缓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份界定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由于无法将在校期间的学生界定为企业职工,使得学生入企实训时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身份界定上的逻辑矛盾,即在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下,企业成为产业学院的直接创办主体,产业学院自建立之初就具备了人才定向培养的特征,其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作为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教育,消解了学生在身份界定上的逻辑矛盾,为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扫清了障碍。在此前提下,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要严格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贯彻落实文件中的重点工作,形成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同时,“科学管理是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目标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基于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双元”育人管理体系,要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制订并逐步完善管理计划,依法依规实施科学化管理。高职院校和企业要联合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的生产过程出发,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严格依照专业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依据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理念和发展趋势等,及时调整育人策略;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入企实训时的监督,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学生入企实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注重收集和听取学生入企实训的信息反馈,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管理,同时维护好学生入企实训时的合法权益。

来源:节选自《教育与职业》

作者:张羽,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王伟,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初审/马秋妍 复审/陈锋正 终审/郭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