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难题困扰高校书院制探索
发表时间:2022-11-10
 

一般而言,书院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实现大学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专业教育)的结合,并达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要求。近年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都进行过相关的改革试点。

然而在探索过程中,这些高校也都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反复,甚至于翻烧饼式的折腾,由此也衍生出很多问题。

问题一:高校内部教学管理条线与学生工作管理条线彼此分开,形成“两条线”式的管理体制。

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没有改变固有的教学口和学工口严重分离的育人与管理模式,并对两者之间究竟如何关联与分工存在很大误解。当两条线严重分割时,两者之间基本上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各自争着要做出自己的工作业绩。为此,书院制改革实践需要贯穿学生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与全方位,两条线也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向同行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因此,应该形成两条线并成一条线的体制机制,形成统一领导。

问题二:某些专业学院与专业教师不认同通识教育,也不认同书院制改革。

当书院制实践解决不好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问题时,与通识教育相关的书院制改革就很难获得专业学院与教师的认同。因此,在书院里学习什么、设置什么课程、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三:各校书院制探索与实践缺乏较长时间的积淀。

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长期坚守。然而当前的问题是,一旦改革中遇到某些困难、干扰或其他问题,很多学校就会退回去,而不是在尝试中不断完善。一些学校的改革也会随着有关领导的更换而不断反复。这使得通识教育与书院制没有长时间坚守。

问题四:部分高校没有根据自身办学传统、特点与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何种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书院制改革?为何要让学生在书院里得到培养?不设置书院制就无法培养出一流人才吗?对于大学而言,其发展阶段不同,在对通识教育与书院制改革内涵的认识上肯定也有所不同。

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弄清楚,我们究竟需要的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通识教育”,还是以素质培养为目的的“通识教育”。

来源:《中国科学报》9.6叶志明

(初审/马秋妍 复审/陈锋正 终审/郭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