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高校调研讲话精神
发表时间:2011-12-1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三天时间、四个城市、五所高校、六次座谈”,12月5日到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深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调研,主持召开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听取高校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卢展工书记强调,高校是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着眼高地、多着力高地、多建设高地、多服务高地。卢展工书记在百忙之中集中利用3天时间调研高等教育发展,让全省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卢展工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对进一步推动河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月10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在高校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高校负责人纷纷表示,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切实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学校改革发展,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以认识的深化,带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

卢展工书记去年8月在教育厅调研时指出:教育是基础、是支撑、是民生、是后劲、是形象、是未来。今年10月,卢书记看望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属院校代表团代表时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校任务很重,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高校要发挥积极作用。这次调研,卢书记又强调:高校是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从“教育六是”到“高校四个高地”,充分体现了卢书记站位高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深邃思想。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必须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定位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在科教兴豫战略中认识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以认识的深化来驱动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人才培养的阵地,更是人才集聚的高地,区域强大学必须强,中原兴大学必先兴。高等教育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职责,通过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高等教育要把汇聚人才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高等学校要把学科建设作为水平提升的战略选择,牢固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强化服务、主动融入,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培育重点学科,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带动高校水平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加速实现我省高等教育新跨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科驱动机制创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

学科建设是集学术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基础条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我认为,高校学科建设要做好“方向”、“机制”和“动力”三方面的文章。

一是围绕“三化”协调,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建设方向的凝炼必须围绕“三化”做文章。农业现代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河南大学把作物逆境适应研究、作物种质资源挖掘和创新、农业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等作为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建设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河南高校该项目零的突破。二是围绕合作共赢,完善学科建设机制。学科建设要树立“顶天立地”的思想,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经济、融入行业进步。河南大学遵循“合作、共建、共赢”的理念,不断深化与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荣共赢。三是围绕服务中原,寻求学科发展动力。要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行业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中寻求学科发展动力,把问题转换为研究课题,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力量。河南大学与省政府研究室合作组建中原发展研究院,为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特色打造经管法学人才培养高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李小建

作为河南省新成立的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继续坚持培育高水平、有特色、能力强的人才这一核心任务,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谋共建,助发展。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大好时机,按照“骨干高校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使整体水平或若干学科、专业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的目标定位,积极谋求省部共建,努力实现优势学科高层次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二是提层次,求突破。整合学科资源,加大投入,发挥现有学科优势,积极做好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工作,力争进入教育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规划行列,打造经管法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三是重合作,促双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探索培养紧缺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四是调结构,抓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经济、管理、法学领域的优势,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努力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在进一步办好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

多策并举建设高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

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建设好高地”,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的事情。首先要打好基础,搭建高层次平台。以学科带学校,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重点学科攀登计划”和“特色专业提升工程”,强化学科龙头地位和基础地位,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培优补缺,以学科专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项目集聚和成果集聚;其次是推动协同创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围绕重大科学前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重大项目,形成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产学研一体化的重大研发和应用平台;再者是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重点实施一批项目,建设好高校这块高地;同时,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有效运作,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关政策,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衔接,争取早日签署省政府与教育部战略协议,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学位点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突出特色,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品牌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

卢展工书记视察农大时特别指出:“在河南,农大有它的特殊重要性,一是举足轻重,二是不可替代。”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卢展工书记讲话精神,普遍认为,河南高校发展中要注重抓好品牌驱动,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提升河南省高校品牌效应。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品牌形象,要着力于这两点:一是要大力支持高校特色发展。要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和河南优势特色产业布局,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从资源配置入手,支持引导高校从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发展走向合理定位,特色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院校。河南农大要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在探索“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富民强省”的实践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二是大力支持优势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关键点,也是高校提升的切入点。目前,河南高等教育在高质量、高水平办学上,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结合省情,走特色发展之路,在一些重点领域打造出“品牌”,实现全国一流是完全可能的。比如河南农大拥有全省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要加大力度支持优势特色学科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全国同类学科的制高点、河南高等教育品牌,从而带动学校整体上水平。

勇于担当,才能更好发挥“高地”优势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曾照烨

卢展工书记在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两点感受最深:一是高校要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二是多研究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循环的能力。这两点突出了高校的社会责任,指出了高校的办学方向,更指明了高校服务中原经济区的路径。郑州牧专将主动呼应、主动融入、主动对接,特别是要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个方面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努力彰显“高地”优势。一是把握教育规律,追求高品位办学。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全面加强专业、课程、基地、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通过强基固本、培育特色,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专业群建设,适应“三化”协调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对现有专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做“精”畜牧兽医类专业、做“强”加工能源类专业、做“大”现代服务类专业、做“活”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过专业群建设来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以高职教育集团建设为抓手,规范和深化校企合作。围绕高职集团内涵建设,一手抓校企合作的规范运行,一手抓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

充分发挥“四个高地”优势,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亚伟

新战略催生新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高校发展的新机遇,具备科技、教育、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校,应该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大有作为,发挥积极作用。

新定位激发新活力。“四个高地”的重要论断站位高远、立意深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高校的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高校的定位推向了一个新境界。建设“四个高地”,需要人才、学科、创新和品牌的“四轮驱动”。只有人才、学科、创新和品牌四个核心要素活力的竞相迸发,高校的高地优势和高端作用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再转化为人才优势。

新发展期待新超越。高校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四个高地”上来,把发展任务落实到“四个驱动”上去。创新是高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河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院校,将坚持“发挥优势办师大,跳出师大办师大”的发展理念,坚持教师教育不动摇、坚持理学优势不动摇,文、理、工协调发展,通过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传统优势融入、创新优势融入、智力优势融入,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强化“创新驱动”,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少安

河南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优良办学传统,以“创新驱动”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是打造高端研发平台,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全力推进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加快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努力将其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支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矿山空间信息技术、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等实验室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二是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技人才、项目集聚的高地。大力支持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建设步伐,依托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项目,集聚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三是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服务工业技术进步和安全生产。积极探索校地共建、校企共建创新平台以及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形式,建设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大力推进与河南煤化等大型企业集团战略合作项目的实施,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技术的需求和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攻关,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安全生产。

积极加快,民办高校创新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

作为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一是加快自身发展方式创新。河南民办高校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把自身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黄河科技学院将不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由追求“大而全”向特色办学转变,不断增强竞争能力。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河南民办高校要主动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黄河科技学院将积极探索“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模式,通过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是加快服务社会方式创新。河南民办高校要主动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所担当。黄河科技学院将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体系,不断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定位自身发展,获取持续发展动力。

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发展的支持力度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

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地位。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重要经济大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必须拥有一批全国一流大学,必须着眼于主要依靠本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满足全省高等教育的需要。所以一定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评价内容。

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和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我省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公办院校,政府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卢展工书记提出的要求,帮助高校破解发展难题,特别是在高校功能完善、质量提高,基本建设和编制扩大等方面,要为高校创造条件,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和质量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还要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环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要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凡是高校能够自主办好的事情,要把权利尽快下放到位,鼓励高校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辟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办学道路,激发高校创新、创造的生机和活力,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子。

致力打造服务高地,全面加快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建设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王键吉

河南科技大学着力打造服务高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求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发展之路。

打造服务高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根本。我们将积极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努力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认真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打造服务高地,建设特色优势学科是关键。我们将加大学科调整力度,全面提升学科水平。一是持续提升工科传统优势学科水平,有效对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二是大力发展农医学科。三是强化基础学科,形成对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原始创新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打造服务高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基础。我们将以大项目为牵引,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贡献力。加大对前沿基础研究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促成系列原创性新成果;深化产学研合作,坚持与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组建研究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鼓励师生携带成果率先在中原经济区创办企业。

创建一流大学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耿明斋

作为培养和输出人才的机构,现代大学还有两项重要功能——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而且科学研究是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两项功能的基石。一流大学正是聚集了大量一流的人才,不断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拥有强大的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才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深化,影响区域之间发展差异的因素正逐渐从资源比较优势转向以人才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其他省份,河南一流大学缺位,高素质人才聚集不够,以人才为基础的竞争优势不足将长期成为中原崛起与河南振兴的制约因素。

新世纪以来,一流大学建设开始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卢展工书记一贯重视一流大学的建设,此次调研特别强调要把创建一流大学提升到中原经济区战略全局中来看待,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创建一流大学的决心。

我认为,要尽快达成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树立争创一流意识,把自己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做到一流;二是要倾力谋划,争取更多的河南高校进入国家队;三是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要立足实际、分类定位、区别指导,对同一层次的高校,实施无差别的发展政策,以鼓励同类高校之间的竞争,激发活力,办出特色。

抓好“四个驱动”,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

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

按照卢展工书记要求,郑州大学将努力抓好“四个驱动”,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首先是抓好人才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着重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国内拔尖的领军人物和学术拔尖人才,筑好人才高地;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是抓好学科驱动。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实施重点学科振兴计划,筹集3亿元,扬优支重,重点突破,着重培育一批能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产出重大成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第三是抓好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着重抓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三大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校校、校企、校市、校地和国际协同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用,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6个新兴产业、18个优先发展产业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第四是抓好品牌驱动。实施《郑州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努力走在中西部高校的前列,发挥好郑大作为河南惟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省属高校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张元

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校科技创新高地的优势日益彰显。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须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创新。

河南工业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粮食类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粮食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粮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一是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积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二是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突出优势特色”,进一步整合优化学科资源,凝炼学科方向,着力突破博士单位发展瓶颈,打造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特色学科和创新平台。三是坚持绩效优先、兼顾长远,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完善评价、监督、反馈、激励机制,利用制度创新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四是坚持培育学校品牌,紧紧抓住提升质量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层次、水平和信誉,办出特色、做强品牌。

加强基础性研究,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群

学习卢展工书记讲话精神,我感到应当把加强基础性研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对高校而言,基础性研究是推动学科建设、凸显高地效应的载体和支撑。基础性研究水平的高低,对能否集聚起一批高创新能力教师队伍、能否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能否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而言,基础性研究同样是创新的源头,是推动集约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和引擎。

目前,河南经济总量已经位于全国第五,科教资源有了长足进步,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已经有基础、有条件、有必要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进而推动区域科技实力、竞争能力和产业提升能力的增长,更好地为富民强省目标服务。

加强基础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结合世界学术前沿、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上,始终保持对科技热点的动态跟随以及出现突破性创新成果的可能性,始终关注对区域民生、科技和经济具有长期潜在意义的重要领域,始终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长期和阶段性需求。要以开放性的姿态对全世界科研工作者产生吸引力,并由此形成源源不断的知识和智力转移,进而形成技术集聚、项目集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